Post By:2025/2/22 13:45:46
[size=5][color=#222222] [size=4]两网融合 超长公交线率先“变身”[/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新开和优化调整60条公交线路是今年的市办实事,连日来,我市接连公示多条公交线路的调整信息,邀请市民投票反映意见。透过这些调整信息,可以清晰发现,在地铁线网不断完善、公众出行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我市公交线网持续发力“加减乘除”,一些超长公交线率先迎来“变身”,新开公交线则侧重周转快的短距离微循环线路。[/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公示[/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开通十年的超长公交线拟停运[/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春节上班不久,跨越城阳、李沧、市北和市南的南北大站公交车502路就率先迎来了改变——增设站点。全长30多公里的502路是城阳区的首条公交线路,开通时,因为大站运行,成为南工北宿族出行的首选。502路驾驶员李波至今仍清楚记得,当年采用的三门大型公交车,每天车厢里都是满满当当,很多时候,车辆在始发站就已经挤满了人。近年来,随着地铁1号线和重庆高架路的开通,客流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黑龙江路沿线新建小区增多,为此,该线路增设站点便利市民出行。上周六,记者乘坐502路发现,车厢里已经“满员”。数据显示,17日至20日,502路客流环比增加35%。[/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502路的改变,只是今年我市公共交通优化调整的缩影。不久前,城运控股集团发布意见征集,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减少与地铁的竞争,降低滨海大道、漓江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提高公交资源利用效率,拟停运青西快线。停运后,不会出现新的公交服务盲区,沿途均有可替代公交线路或地铁线路。其中,西海岸汽车总站至灵山卫公交枢纽站区段,可通过黄岛306路到达;灵山卫公交枢纽站至道路交通博物馆区段,可通过联动调整的隧道8路到达。[/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记者调查发现,2015年开通的青西快线,全长40多公里,一般情况下运行一圈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遇上堵车等情况时间则更长。刚开通时,青西快线客流较为火爆,随着连接青黄的地铁1号线开通,青西快线在与其竞争中明显落于下风。[/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变化[/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新开线路侧重周转快的微循环[/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在城运控股集团发布的公示中,为进一步优化市区公交运力配置,减少与地铁的竞争,同时保障青西快线停运后的市民基本出行,拟对全长30多公里的隧道8路进行线路截短,取消路段由303路等线路替代。为减少与地铁2号线的竞争,拟对314路进行线路截短,取消路段由225路、232路等线路及地铁2号线替代。[/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另一边,我市计划新开线路,则明显侧重周转快的短距离微循环线路。为填补祥亭路、锦亭路、华亭路、书亭路公交盲区,满足沿线仙家寨社区居民日常出行及换乘地铁1号线,方便天康学校师生上下学,拟开通“汽车北站—天康学校”微循环线路。这条线路,全长只有4.5公里。[/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作为公共交通的关键“两翼”,公交与地铁各有所长,公交机动性强,走街串巷,可以满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需求;地铁线路更准时、顺畅,是市民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公交地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便捷市民出行。[/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计划[/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b][size=4]一季度新开和调整15条公交线[/size][/b]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今年,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0条被列入市办实事。一季度,市交通运输局计划分批次新开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通过新开“微循环”线路、调整部分线路走向等举措,重点解决曲水路、汇川路、涞水路附近公交线网盲区,市北CBD、海岸鑫园、联城海岸等区域地铁接驳换乘,劲松一路同安路至合肥路段双向公交线路覆盖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公交地铁衔接、促进两网融合。[/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两网融合工作中,我市注重通过“加减乘除”举措,其中“加”就是增覆盖、补空白,对于一些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和产业集聚区、新开通的地铁站点,增加公交线路、站点;“减”就是降重复、减低效,把公交和地铁强竞争的线路、重复多的线路、低效运营的公交线路做减法;“乘”是强接驳、微循环,通过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等举措,让公交和地铁更好衔接,充分发挥1+1>2的效果;“除”是除拥堵、保畅通,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消除城市拥堵,畅通市民出行。[/size]
[/color][/size][size=5][color=#222222] [size=4]在“加减乘除”四项举措中,实施压力最大的无疑是“减”这一项。“削竞减重”是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将长距离和重复性公交线路取消、截短、截弯取直、调整走向等方式,强化常规公交接驳功能,降低公交、地铁的竞争关系,最终实现两网间客流的“双向喂给”,吸引更多群众在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削减公交线路并不是直接取消现有公交线路那么简单,在优化调整过程中,我们会综合考虑专家意见、出行需求、运营实际等情况,充分考虑被削减线路沿途是否有可替代的公交线路或地铁线路等情况,确保不会因为线路削减而出现新的公交服务盲区,降低公交服务水平。随着公交线网的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效能将不断提升,市民出行也会更顺畅、更便捷。”市运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size]
[/color][/size]